一、市编办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中央、省有关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起草机构编制规范性文件,拟定机构编制有关政策,并督促落实。
(二)负责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工作,拟定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全市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工作。
(三)负责全市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机关,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审核全市副科级以上行政机构设置。
(四)审核市委、市政府部门和市人大、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机关,市级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主要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案。
(五)协调市委各部门、市政府各部门、市委部门和市政府部门间以及市与县(市、区)的职责分工。
(六)审核县(市、区)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设置与调整方案;审核县(市、区)、乡镇(街道)各级行政编制总额;指导县(市、区)、乡镇(街道)以及各类开发区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七)拟定全市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审核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审核全市各类事业单位的设置;审批全市科级以下事业单位和冠以滁州市名称的事业单位的设置;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和管理办法;指导协调全市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八)负责贯彻落实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开展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承担市直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九)负责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方案以及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落实情况和市政府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
(十)负责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负责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职责审核工作;负责全市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及市本级事业单位人员招录(聘)机构编制审核工作;负责市级财政统一发放工资机构编制审核工作;负责指导规范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非营利性单位网上名称工作。
(十一)联系省委、省政府部门驻滁机构有关机构编制工作。
(十二)承办市委、市政府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部门概况
安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由行政本级组成,2015年度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的单位共1个。安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编制21人,目前在职11人,离休干部1人,退休人员5人。
三、市编办2015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一)建立乡镇“两单”制度,打通清单制度建设“最后一公里”。建立乡镇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是构建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两单”体系的重要环节。目前,省政府已经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乡镇“两单”务必于今年7月1日前公布运行,各街道办事处也要同步建立“两单”制度,推动清单制度体系全覆盖,县级人民政府要承担乡镇“两单”制度建设工作的主体责任。
在推进乡镇“两单”工作中,各地要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为核心,着力完善乡镇政府功能定位,理顺县乡关系,清理规范乡镇政府权力事项,明确县乡两级政府责任,解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老大难问题,打通清单制度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清单制定过程中,既要参照省市县三级“两单”模式,注重上下衔接,又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要按照依法确权确责和权责对等原则,明确乡镇政府权力范围,厘清乡镇政府承担的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关系,合理划分县乡事权,推动乡镇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实事求是原则,抓好清权、减权、制权、晒权等环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扩大改革参与,提升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
(二)积极争取“两点两线”优化试点,打造“两单”升级版。今年,省编办将在纵向上选择两个省直部门,在系统内开展省市县三级政府“两单”上下贯通、无缝衔接试点;横向上选择两个市,开展市县政府“两单”统一种类、统一标准、统一尺度等试点。由于前期我市各县在“两单”制度建设工作中探索出来了“抱团合作”的做法,对于统一“两单”种类、标准、尺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此项试点工作,力求通过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促进全市清单协调统一、衔接贯通,探索更加简便易行的清单运行模式,打造我市“两单”升级版。
(三)全面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巩固扩大改革成果。组织实施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是今年机构编制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我们前期抓得紧,市本级的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各部门“三定”规定即将印发,整个改革工作将在4月底前基本完成。各县(市、区)编办也要按照改革进度要求,把握节点,倒排时间,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尽快制定部门“三定”规定。我们将适时组织对各地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将验收结果作为对各地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四)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公益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突出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要求,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是着力推进行业体制改革。按照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部署,积极配合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探索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在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并轨基础上,整合设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管理机构。稳步推进社保、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等行业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二是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继续加大对职责任务相同、相近、交叉、萎缩、消失的事业单位的撤并整合力度,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根据省政府统一安排,适时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研究提出支持全市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相关配套政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整合各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职责,强化公益属性,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新的服务体系。
(五)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一是继续做好控编减编工作。在确保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机构编制资源效用,重点保障职能加强、任务增加的部门用编需求,切实把编制资源用到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重点领域。二是加快推进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适时调整规范数据信息指标体系。完善行政机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基础台帐,推动实名制管理网络横向联通,实现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共享。三是开展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回头看”活动,做好与组织、财政、人社部门信息的比对,更新完善核查数据。四是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认真做好将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重大专项督查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12310”举报平台作用,及时查处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严肃性和权威性。五是积极配合组织、人社部门扎实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清理工作。六是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创新。继续落实新修订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优化事业单位日常登记管理服务,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开制度,加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管理,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探索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工作,适时调整市级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各类不合理不规范的年检、证照等事项。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组织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编制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全面推开先照后证改革。
(七)进一步强化党政机关网站标志管理。规范党政机关网站开办审核、资格复核和网站标识管理工作是进一步提高党政机关网站安全防护水平,维护党政机关在互联网上的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省里统一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推进力度,抓好工作落实,扩大中文域名注册覆盖率和网站标志挂标率。
四、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市财政局安排市编办2015年度预算收入188.11万元,全部为预算拨款安排,支出预算188.11万元,收支平衡。其中基本支出126.11万元,用于保障机构日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等;项目支出62.00万元,用于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政府机构及事业单位改革、机构编制督查、实名制管理工作等。全年预算支出按功能科目分类为:一般公共服务145.6万元,占7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63万元,占15.75%;医疗卫生支出6.39万元,占3.39%;住房保障支出6.49万元,占3.45%。
附件:1.市编办2015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收支预算总表
2.市编办2015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
3.市编办2015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
4.市编办2015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5.市编办2015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6.市编办2015年部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预算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