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机构编制管理

怀宁县:以“建管用”破题 让编制“周转池”成为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发布时间:2025-09-02 09:55 作者:怀宁县委编办 浏览:
【字体大小:

为破解编制总量紧张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怀宁县创新构建事业编制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周转池”“编共体”作用,通过“建池盘活存量、闭环动态管控、精准靶向投放”三环联动,全面提升编制资源统筹保障效能,为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统筹规划、科学调剂,在“建”字上下功夫。坚持“盘活存量、挖潜增效”的原则,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配置和人员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梳理,通过整合职能弱化单位、清理长期闲置编制等方式,盘活编制存量。根据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医药发展、基层卫生能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实际需要,科学测算编制周转额度,推动从“一核定终身”向“动态调整、分类保障”转变,为满足阶段性、结构性编制需求创造条件。

规范运行、动态监管,在“管”字上求突破。建立“申请—评估—审批—备案”四步工作机制,实行“单列管理、专编专用、循环使用”的模式,完善“周转池”编制人员实名制和台账管理,做到“人走编收、人岗相符”。搭建“员额池+周转池+自建池”三池贯通平台,通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员额池到周转池再到自建池的单向流动,发挥编制的正向激励作用。通过常态化调度和效能评估,确保周转编制管理透明规范、运行高效,真正让有限的编制资源“流”起来、“活”起来。据统计,自“周转池”制度实施以来,为151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编制保障,16人流入自建池,有力调动了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突出重点、保障民生,在“用”字上做文章。紧紧围绕“健康怀宁”建设,坚持周转编制向基层倾斜、向紧缺领域聚焦,实行“岗编分离、精准投放”。通过回收月山、高河卫生院等医疗业务增长缓慢单位的空余编制,重点保障石牌、公岭、江镇等5个医疗卫生次中心的编制需求,专项调剂编制12名,切实增强医疗卫生次中心的服务供给能力。同时,强化编制资源对重点项目和关键岗位的支撑作用,统筹调剂“编共体”15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提供保障;全系统通过“周转池”编制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8人,进一步夯实卫生健康人才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