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下好“三招棋”“搞活”增动力 推进开发区体制改革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1-02-02 08:13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
【字体大小:

青岛市目前共有各类省级以上开发区24个。青岛市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重要指示精神,不等不靠、自我加压、创新突破,鲜明提出“市场化、法治化、平台化、生态化、专业化”五种改革思维,奋力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的全流程再造,确定5个开发区试点先行,突出一个“活”字,找准关键“穴位 ”,全面激发开发区活力,加快塑造改革发展新优势。

一、“全出竞进”配班子,下好先手棋

将开发区改革的“第一刀”开向班子,把用人的风向标鲜明地树起来,把班子配强成为开发区改革的鲜明导向。一是全体起立、重新上岗。试点开发区现有班子成员全体起立,大幅精简领导职数,大开发区按14副、小开发区按12副,管委会主任、副主任全都虚位以待,面向全国遴选择优。遴选方法采取市级领导举荐、单位党组织推荐、个人毛遂自荐三种方式相结合,向全市发出“求贤令”,鼓励干部踊跃报名、接受挑战。全市共报名427人,其中,正职人选64名,副职人选363名,营造了举贤荐能浓厚氛围。二是打破框框、择优选配。不唯来源、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关键看产业契合度、岗位匹配度和干部组织力执行力。综合干部一贯表现,按照不低于3:1的比例提出差额名单,进行面谈考察,逐人“画像”,综合研判,比选择优。选配的管委会主任均为新选聘人员,副主任新选聘比例占到了2/3;平均年龄46.2岁,其中,45岁以下的占43.8%;全都具有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既有市级发改科技工信金融等重要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区市党政班子成员,又有企业董事长,还有专门从中央国家机关引进的人才。三是强化统筹、汇聚合力。围绕加强开发区与属地之间的工作协调,推动产城融合,明确由属地的区委书记兼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同时清晰规定党工委书记与管委会主任之间的职责边界。党工委书记主持党工委工作,主要负责开发区党的建设、重大决策和开发区与属地之间的协调,即管党建、管方向、管协调;在开发区内部实行管委会主任负责制,由管委会主任负责开发区日常工作,保障主任独当一面开展工作,让开发区甩掉羁绊阔步前行。

二、“瘦身强体”建机制,落下关键子

开发区不“活”,根子是机制;机制“不活”,关键是“包袱”太重。青岛市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大力精简职能、机构和人员。一是职能回主业。因地制宜设置“管委会+公司”“园区合一”“纯公司管理”等管理模式,怎么有利于开发区聚焦主业怎么来。坚持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彻底放下,各开发区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给属地政府,全面跳出行政区、准行政区工作模式和运行体系,强势回归经济发展、“双招双引”、科技创新、产业集聚等主责主业。二是机构扁平管理。按照“大部门、扁平化”原则,围绕主责主业,集成式设置内设机构,国家级开发区内设机构不超过8个,省级开发区内设机构不超过5个,其中综合管理类内设机构不得超过2个。撤销原先为管委会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建制,与内设机构综合设置。通过机构改革,彻底解决了内设机构职能分散、交叉、不聚焦等问题。三是人员精干高效。本着精兵简政原则,严格控制人员规模总量,岗位可设可不设的“一律不设”,大幅度核减人员规模。实行全员聘用、岗位管理,打破行政、事业、企业身份界限,按照“精干高效、双向选择”原则选聘干部,谁合适就留谁,以事择人,按岗选人。同时留出1/5-1/3的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5个试点开发区共发布338个岗位进行集中选聘,吸引了大批人员报名竞聘,经过资格审查,部分岗位竞争比例高达61:1,实现了优中选优。同时,打通干部进出开发区的政策通道,对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保留档案身份,正式聘任后实行“单轨运行、档案接续”,在开发区按聘任职务兑现待遇,如果交流出开发区,采取档案职级与开发区聘任职务“就高”的原则,真正实现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

三、“放权搞活”催动力,闯出新天地

围绕建立系统集成的开发区政策支持体系,探索制定了权责清单、国土规划、财税、考核薪酬等6项配套政策,形成“1+6”制度体系,优化提升开发区竞争力。一是充分放权赋权。坚持“主动要”与“主动放”相结合,以开发区为主体提出权责清单,市直部门、属地政府按照应放尽放、应试尽试的原则,全面向开发区放权赋能,彻底给开发区松绑。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凡是开发区有需求且有承接能力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一律全链条一步下放到位,实现区内事情区内办。实行“保基本、去债务、扩增量”,其中,保基本就是保基数,市级财政兜底;去债务就是债务属地化,为开发区卸包袱;扩增量就是提高开发区分成比例。自2020年起,青岛市开发区实现的税收增量部分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将按照不低于60%的比例返还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全部返还。同时,明确开发区享有土地一级开发整理权,土地出让收益原则上全额返还开发区。二是推动转型升级。加强市级层面顶层设计,围绕各开发区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发展阶段,每个开发区确定1-3个主导产业,打造特色显著、产业集聚、机制灵活、带动力强的发展高地。整合撤并、做大做强运营公司,全面承接开发建设、产业招商、投资促进、资本运营职能,目前,青岛高新区已重组原有6个专业公司,新运营公司注册资本金达90亿元,其他开发区也正在加快重组进度。三是激发干部活力。坚持用经济的、市场的手段倒逼干部干事创业,严格开发区考核奖惩,拉开薪酬差距,不同岗位薪酬差距最多拉开到2倍以上;建立刚性淘汰机制,当年度考核不合格降低岗位层次,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予以解聘,刚性淘汰率3%-5%。同时,突出“亩均效益”考核评价要求,以考核增量、考核实绩、考核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行分级、分类考核。我市还对开发区提出了进位争先要求,2022年底前,要求国家级开发区在全国综合排名进位13,省级开发区在全省综合排名进位35名。

目前,青岛市试点开发区机构人事改革已经全面完成,相关配套政策印发实施。所有工作人员也均采取“全体起立、重新上岗、比选择优”方式,面向全市公开选聘。人员总数实现近一半的“瘦身”,精简比例最高的达到56%;机构设置向产业、招商一线倾斜,业务类部门数量、人员数量均占比在3/4以上,综合管理类部门数量、人员数量大幅压缩;人员平均年龄35.5岁,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占54%,队伍来源更加广泛,从开发区以外选聘人员达38.5%,实现了人员总量和机构设置大幅精简、队伍结构显著提升的“两精简一提升”目标。机构人事改革为青岛开发区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青岛开发区已迈入加速腾飞的快车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