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打造实名制协同管理大平台 依托信息化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1-02-02 08:16 作者:网站管理员 浏览:
【字体大小:

为管住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这一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近年来,在中央编办和广东省委编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深圳严格落实机构编制管理相关规定,积极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构建高效便捷、互联互通、多方联动的实名制管理平台,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构建统一系统平台,实现多部门数据贯通、业务协同

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深圳较早对机构编制实名制进行改革探索,从1990年代起历经了探索试行、全面推进、巩固提高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信息化管理,从完善流程到健全制度,从一家为主到多部门协同的管理格局。尤其是2014年以来,着力推进资源共享、强化部门协同,由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四部门共同建设实名制管理平台,并不断巩固完善,实现全市人事编制管理一体化。

一是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按照资源共享、分工合作、联合监管、闭环管理的原则,四部门共同建设管理全市统一的人事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三个一”,即全市一个平台(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编制实名制管理平台)、一张网(市区联通、部门联动的实名制管理网)、一个库(全市统一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信息数据库)。

二是广泛汇聚数据信息。涉及机构编制、组织人事领域的所有信息,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编制、经费形式、干部人事信息、工资发放等数据信息均纳入实名制管理平台数据库。各部门依据业务分工,对数据库进行动态维护,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实时更新。

三是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实名制管理平台建成后,机构编制、组织、人事部门直接在该平台办理本领域业务,及时推送相关信息,实现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市区其他各部门均在该平台办理人事编制管理相关业务。同时,平台与社保、住房保障等部门系统进行对接,为全市公职人员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发放提供准确、唯一数据来源。

二、建立协同联动机制,推动形成多方共管新格局

从编制使用到人员经费核拨,各环节紧密相关,是一个工作整体,需要密切配合。近年来,依托实名制管理平台,深圳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整体联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多方参与的闭环管理体系。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由市人事部门负责实名制管理平台的日常运维及管理,根据业务需求协调推动平台升级改造。在此基础上,理顺工作流程和衔接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市、区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核定机构编制、维护实名制管理平台的机构编制信息,监督编制使用;市、区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在编制总量内使用编制,通过系统办理人事业务,规范各单位人员进入和离开手续,管理、更新、维护公职人员信息;市、区财政部门凭本级组织人事部门通过系统生成的在编在职(岗)人员数据核定预算、核拨经费。通过平台实现了各部门业务联动、环环相扣,在编制核定、人员招录、经费核拨之间形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机制,有效杜绝违规进人、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二是强化协同监管。2014年探索开展“五责联审巡查”,由组织、纪检监察、机构编制、人力资源保障、审计等部门,对党政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在履行选人用人、抓基层党建工作、任期经济、议事决策、机构编制5个方面的责任进行巡查,为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开通实名制管理平台部分使用权限,便于其直接从系统中掌握全市各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的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信息联通力度,目前,实名制管理平台与智慧纪检监察平台的数据共享对接已正式启动,机构编制基础信息将自动推送至智慧纪检监察平台,纪检监察部门发现的机构编制问题线索也将自动推送至实名制管理平台,有效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精准性、权威性。

三、强化数据分析运用,提升管理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依托实名制管理平台,对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强化数据分析运用,积极提升机构编制监督管理效能。

一是优化编制管理。通过实名制管理平台促进控编减编、优化编制配备等工作。如充分运用数据分析研判功能,允许公安机关根据下一年度自然减员情况,提前使用编制招录警察,有效降低编制空置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警力紧张问题。对高校、公立医院实行员额制改革后腾挪出的编制,通过系统提前冻结锁定,统筹用于编制资源紧张的其他领域。

二是强化在线监控。通过定期分析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有效掌握全市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增减情况,分析数据变化原因,“足不出户”发现机构编制违规问题的“蛛丝马迹”,提高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如在2018年清理“僵尸”事业单位工作中,通过机构编制台账管理子系统和“事业单位在线”的比对查找,共清理出“僵尸”事业单位265家。

三是强化审批联动。利用信息化推进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审批联动,改造平台的机构编制台账管理子系统,新增机构编制问题整改台账管理模块,实现问题整改台账电子化管理,将单位机构编制审批事项与机构编制问题整改联动,整改完不成审批通不过,有效促进违规问题整改。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重要契机,加大规范管理力度,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切实提升实名制管理平台效率效能,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健全制度保障。完善各部门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整改反馈等工作机制,促进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督查合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二是进一步强化信息支撑。加快实名制管理平台与登记管理系统、电子公文系统、权责清单系统等各类系统衔接,推动从单纯的机构编制业务管理向职能管理拓展,通过对部门机构编制、人员结构、工作效能等情况的分析评估,动态调整机构编制配备,持续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