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公布实施《乡镇(街道)权责清单》《乡镇(街道)配合事项清单》和运行流程图,从具体事项入手,依法厘清县(市、区)职能部门与乡镇(街道)权责边界,切实提高基层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7县(市)3区乡镇权责事项平均31项、配合事项62项;街道权责事项平均20项、配合事项平均46项。建立事项准入机制。明确乡镇(街道)严格依据权责清单和配合事项清单履职,县(市、区)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将工作职责以“属地管理”之名交由镇(街)办理,确有需要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乡呼县应、上下联动”机制,理顺乡街与县(市、区)职能部门关系,实行“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提高乡街对基层资源、平台、队伍的统筹能力,破解“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难题,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的主动性实效性。出台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县(市、区)职能部门与乡街双向考评制度,细化量化组织领导、清单管理、依单履职、结果满意度等考核评议指标,及时协调解决市直单位和镇街工作中运行不畅、推诿扯皮等堵点难点。强化依单监管机制。对未按清单履职发生问责情形的,对照清单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分清主体责任、配合责任,交由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纪依规问责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