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县区编办动态

桐城市强化机构编制支撑保障 激活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6-27 11:37 作者:桐城市委编办 浏览:
【字体大小:

桐城市委编办深入贯彻“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立足机构编制服务保障人才工作职能定位,积极破解人才引进编制需求问题,为桐城市打造人才引育聚集高地贡献机构编制力量。

深化改革创新,构建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新格局。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根据地方党政机关改革要求,在市委组织部加挂市委人才工作局牌子,设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明确承担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核心职责,写入部门“三定”规定,清晰界定人才工作权责边界,推动部门工作责任链条更加协同高效。优化人才工作机构设置。整合人社部门所属各类人才和人力资源服务事业机构,以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所属人才服务职能机构,设立“桐城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保障,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突出人才工作职责。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开展人才政策宣传以及履行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和留住等职责明确列为镇街人才工作事项。通过刚性约束,将抽象的职责转化为必须履行的具体任务,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打通人才工作服务基层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突出精准高效,优化服务人才战略的编制资源配置。靶向保障核心需求。以服务大局的政治自觉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发展关键、民生急需、基层薄弱领域倾斜,优先保障教育、卫生、文旅等领域引才用编需求,确保编制红利转化为民生温度和发展动能。2024、2025年共安排各项招录、选调等计划637名。深化编制资源统筹挖潜。持续加大跨部门编制统筹调配力度,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健全编制“动态调整、周转使用”机制,稳步提升编制使用效益。整合市域内医共体编制资源,探索建立“县管乡用”的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市医院和中医院),着力解决基层人才不足和引进困难等问题。已使用周转编制5名。强化数智赋能科学决策。持续提升“智慧编制”系统数据分析应用能力,精准掌握全市机构编制总体情况及变化规律,直观掌握各单位的现有人员年龄、专业等数据,及时发现用编进人、职数配备、机构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数据,为科学用编进人、履职情况研判提供参考依据。

聚焦难点堵点,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服务新生态。完善人才引流工作机制。在严格执行《桐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调动办法》基础上,变“等才”为“寻才”,积极探索搭建市外人才引进新平台,优化对接流程,实现“一部门办理”替代“多部门跑路”。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综合编制空缺、人才需求、专业匹配等因素科学定岗。近年共调入市外人员40名。同时,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建立灵活有效、务实管用的招聘政策体系。今年共安排卫生、教育部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12名。创新破解人才“身份”瓶颈。落实《2025年桐城市“事编企用”人才引进实施方案》,实现市场化引才与政府预留编制叠加保障。充分运用机构改革收回编制,建立总量为50名的人才编制周转池。通过“企业点单”“政府接单”的模式,为“两新一医”新兴产业发展及优秀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安排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计划12名。此外,建立总量为50名的镇(街道)事业编制周转池,用于解决镇(街道)专职消防员岗位和“乡编村用”的编制需求,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已使用周转编7名。(撰稿:王芳;初审:项晔:终审:杨正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