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委编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基层减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明权责、塑架构、强保障为靶点,精准发力,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为治理赋能增效。
建立履职清单,为基层减负。一是厘清权责边界。全面建立23个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坚持责权一致、责能一致,着力破解乡镇(街道)“权小责大”、部门“多头管理”和县乡“衔接不上”等问题,有效化解矛盾。通过清单化管理,全面剥离超出乡镇(街道)职责权限或承接能力的事项,既提升部门工作效率,也减轻基层在协调沟通上的负担。二是严格清单准入。严格落实清单准入制度,明确禁止县直部门通过“属地管理”“责任书”等方式将清单之外的事项分摊下放。2025年,通过将清单与年度考核细则互动联审,清理不符合中央规定和增加基层负担的考核评比指标,指标由2024年度的110个精简至92个,减负成效让基层可感可及。
健全体制机制,为基层赋能。一是规范机构设置。结合机构改革,对乡镇(街道)机构职能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精干高效设置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做到对上统一承接、对下有效督考。改革后,乡镇(街道)共精简各类机构132个,实现高效扁平运转。二是创新联动机制。强化“一盘棋”指挥效能,探索实施“平台+事项+岗位”基层治理现代化模式。统一搭建党建综合、经济发展、综合治理、综合执法、便民服务五大平台,形成工作纵向贯通、横向协同,高效流转;科学划分41项一级事项、设置78个二级岗位,以事定岗、以岗定责,重组人员力量,推动内部运行条块融合;按岗位赋分、履职评分、综合得分、专项加分四个维度进行量化得分考核,激发内部活力,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优化编制配置,为基层增效。一是推动编制资源下沉。通过“减上补下”的方式,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一次性增补事业编制140余名,创新建立乡镇(街道)周转编制库,专门用于解决部分乡镇(街道)阶段性重点工作急需及其他指令性安置等用编需求,为基层落实重点任务提供支撑,实现编制资源与区域发展同向发力。二是人员力量配足。坚持用编计划向基层倾斜,乡镇(街道)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近两年来,从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安置、农林水定向培养等多向发力,安排乡镇(街道)各类用编计划150余名,吸引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供稿单位:宿松县委编办;撰稿人:徐珊珊;审核人:石红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